漳州

招商网

漳州招商网  >  漳州招商动态  >  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奏响发展强音!!!

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奏响发展强音!!!

| 招商动态 |2016-07-08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宁波市委精神,推进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名城,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奉化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讨论了补短板的问题,并对各项任务进行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补齐创新发展短板

着力提升经济实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建设现代化健康美丽名城,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形成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加强科技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工程,加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初创企业培育,注重引进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团队,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技术)中心、研究院等技术研发机构。到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0家以上,超过50%的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大力搭建“双创”平台,重点推进甬台众创小镇、大学生创业园、赛伯乐创社等建设,探索组建智能制造(气动与自动化)产业园、服装时尚创意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设立创业创新投资基金,激励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快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质优奉化”“四换三名三创”工程,推进“品质革命”,打响“奉化制造”品牌。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培育“5+5”十大百亿产业。坚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提升发展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坚持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为导向,聚焦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能源、健康医疗、新材料、创意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智慧物流、金融服务、生态人居、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围绕“一核三板块”农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二镇五区”建设。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5个以上服务业集聚区和发展基地。

扩大产业投资

全面发挥产业平台的聚集作用,提高服务项目的能力,不断加大宁南贸易物流区、经济开发区、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开发区块对投资的拉动力度。深化“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市领导“五个一”联系重大项目制度,保持产业投资增势,到202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年均增长17%。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产业基金和专项基金带动作用,推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投资。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推广PPP投融资等模式,加大民间投资比例。坚持产城、产旅、产文结合,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到2018年建成10个特色小镇。鼓励企业上市,支持奉商回归并通过创业创新促进奉化发展。

强化“双招双引”

突出招大引强选优,改革招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和招商差别化考核力度,深化北上广深定点招商、重点招商和代理合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深入实施“十大重点人才开发计划(工程)”,到2020年,新增城市高素质人口2万人,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奉化创业,新增“凤麓英才”计划团队40个。

补齐文化塑造短板

着力建设文化强市

强化文化塑造、扩大文化影响力是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点。围绕弘扬弥勒文化正能量,加快推进佛教名山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影响力。

扩大第五大佛教名山影响

深入实施雪窦山佛教名山建设“十三五”规划及五年行动大纲,确保到2020年,雪窦山佛教名山框架基本形成,接待香游客人数跻身全国佛教旅游胜地第一方阵。持续推进以“一核一带两组团”为重点的弥勒文化园建设,加快浙江佛学院、弥勒圣坛等项目进度。创新项目融资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心禅修等产业项目,开办弥勒博物馆。制作影视动漫,开发相关产品,培育弥勒文化产业链。加强弥勒文化研究,推动弥勒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实践,到2020年基本确立弥勒文化研究中心地位。持续举办弥勒文化节庆活动,鼓励支持民间弘扬弥勒文化,推进弥勒文化对外交流,发挥弥勒文化正能量。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实施“文化+旅游”行动,推进弥勒文化、民国文化、布龙文化等地域文化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以蒋氏故居景区为核心,引入影视创意、房车营地等业态,建设民国文化街区,打造溪口“民国风情第一镇”。加强与台湾民间交流交往,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文化、红帮文化等创业产业园,开发建设大堰健身文化主题园、户外运动基地等项目。改造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文旅融合产品,做好留客消费文章。

培养文化自信

深化省文明市创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实施文明奉化行动,培树创新、进取、开放、科学的时代精神,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人故居、重要历史遗迹等的保护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开发,让历史文化发挥时代风采。挖掘历史文脉,增强地方历史文化的时代表达,推进城市文化广场等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城市的精神标识。

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着力推进同城发展

坚持同城发展战略,推进区域功能、发展平台、基础设施等方面同城对接,推动奉化功能、肌理、产业、生活融入主城区。

优化空间布局

着眼于承担宁波都市功能分工,围绕“一城五区”目标,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和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形成与中心城区互动的空间关系。高起点谋划、快速度建设宁南贸易物流区,打造融入主城区的桥头堡。加快象山港、四明山区域保护开发,推进葛岙水库建设,构建水体涵养、山体保护、生态隔离有机合成的南部生态屏障。深入推进滨海新区、阳光海湾和凤凰城建设,加快建设宁波国家海湾公园核心区,打造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加速形成与港口经济核心区相对接的沿湾发展经济带、近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都市农业和都市工业功能区。

强化功能承载

推进城西高教园、方桥健康小镇等功能区谋划建设,承接宁波都市区文化、教育、健康、生活配套产业等功能外溢,形成都市扩展新的功能区。按照“关联产业集群化、设施配套一体化、服务能级高端化”模式,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宁南贸易物流区、滨海新区、阳光海湾、凤凰城、东部新城、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等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融入主城区发展格局。强化城市设计,加快城市更新,统筹地上地下功能设施配置,提升功能承载能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重要枢纽节点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宁波南部交通枢纽,构筑同城通道、环城通道、城乡通道、山海通道。到2020年,完成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309省道改道、机场路高架南延、203省道新建等工程项目。完善“一环二沿三纵五射”公路主骨架,大力实施“三环、四连、三提升”工程,着力推进“两站、两中心”运输场站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水平,逐步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同步推进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与宁波都市区联网共享。

补齐生态文明短板

着力建设美丽城乡

优良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管控,推进城乡生态环境整治,到2020年,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美丽浙江先行区。

加大环境整治

落实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统筹推进工业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焚烧和扬尘治理,鼓励清洁能源使用,实现细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加强工业固废和建筑垃圾的治理。持续推进“三改一拆”,积极创建“无违建县(市)”。深化“五水共治”,全面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河湖清淤及污泥处置利用工作。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治理永久基本农田土壤污染,开展大埠工业区等关闭园区土壤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稳定优化。深化“四边三化”“两路两侧”,全面消除脏乱差现象。工业功能区。

加强环境保护

按照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和规划,严格落实四明山、象山港区域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对亭下水库、横山水库等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加快推进退花还林和生态修复,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健全矿山、采石场生态修复管理制度,建立矿山企业的信用等级制度,完善矿山企业“黑名单”制度。

推进城乡建设

深入实施城乡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心城区规划管控,推进商业中心、文化中心等功能区块开发,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推进老小区、城市出入口整治和城中村拆迁,打造花园城区。优化镇区环境,完善镇村路网建设,加大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利用,到2020年,初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安居宜居美居”专项行动,实施农村全域环境大整治,开展农民改善型住房成片联建试点,到2020年,全市美丽乡村合格村达到70%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达到10%以上,创建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镇各5条(个)。

补齐法治建设短板

着力维护公平正义

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营造法治氛围

加强教育引导,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发挥法治文化中心作用,深化“一地一品”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强化法规制度意识,依法打击罪错行为,纠正恶风邪气,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守法用法监督机制,把依法行政和执法能力作为干部政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提升法治能力

建立学法长效机制,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依托党校、党员干部学习网等平台,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法治专题培训,到2020年,领导干部学法培训率达100%。认真落实上级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举措,破解“打官司难”和“执行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执法队伍力量向镇(街道)延伸,实现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基层全覆盖。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穷尽法律手段,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执法必严。

推进依法自治

构建开放式村规民约自我更新机制,依托“党建进组、服务入户”搭建村民议事会商、诉求表达等平台,健全“五议两公开”村务决策机制,规范农村基层权力运行。深化和谐企业创建,健全企业劳动关系矛盾隐患风险预期管理、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开展系列基层法治创建活动,到2020年,创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个,宁波市“依法治校”示范单位12个。

补齐改革深化短板

着力优化体制机制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改革落地是决定改革成效的关键。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优化政府服务,不断提升执政效能。

深化政府自身改革

健全“四张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清单科学管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健全“一口式”综合审批模式,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公开透明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全面推进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镇(街道)两级的人权事权和财权关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壁垒。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资产重组整合为核心,组建市属国企集团。降低企业成本,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信用奉化”建设。加大棚改货币化安置,推广房票模式。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和金融风险。

深化重大改革试点

深化溪口小城市试点,实施名镇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成海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全省文化旅游新地标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推进萧王庙中国美丽镇村示范区试点,完善农民换住房、换社保、换股权等权益转换置换通道,加快集聚集约发展。加强改革试点经验总结推广,力争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奉化模式”。

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着力强化公共服务

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推动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努力提供广覆盖、多层次、有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让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8%;高标准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建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推进宁波第一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机制,推进区域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有效转诊制度。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增加个性化和高端化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全民参保登记制度,加快各类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重点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平台。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试点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付费制度改革。到2020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建立完善医养结合长效机制,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水平。到2020年,65岁以上老人全部纳入健康管理。

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注重投入倾斜,加大对溪口、大堰等山区农户的增收致富支持。健全产业帮扶、科技帮扶、创业帮扶、就业帮扶、异地搬迁和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完善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美丽经济”。

补齐队伍建设短板

着力强化务实担当

干部队伍建设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下大力气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着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增强责任担当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从制约发展的障碍抓起,从部门突出问题补起,切实扭转不良风气;突出重点对象,一把手带头,关键岗位干部紧紧跟上,带动作风根本好转;突出惩戒并举,以严肃整治为手段,达到务实担当的目的;突出内生动力,健全容错免责机制,激发干部干事热情。

提升干部能力

深化“乡邑学堂”“局长汇智讲坛”“星期六课堂”等载体,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和素质素养,增强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学本领长才干。注重在一线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完善中层干部联系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作制度,推行市直机关新进公务员基层锻炼。

巩固基层基础

紧扣“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目标,深化“固本强基”,全面推进基层党建“点线建精、整片建强”。到2018年,高标准建成6个整乡推进先行区、11个达标镇(街道)、49个区域党建联合体、353个示范点。探索实施“村民议事厅”建设,推行村级“议事公约”机制,引导群众参与,规范基层议事。

严格监督管理

强化事前、事中监督,用好谈心谈话和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深化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推进机关“中梗阻”专项治理,强化干部“下”的刚性约束。建立工作联系单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健全派驻纪检机构向市纪委负责并定期报告制度,强化派驻纪检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监督。组织开展“三项整治”“双强双争”等活动,加强权力运行监管。探索“一案双查”在村级的延伸,深化村级“双责双查”工作。水工程改造,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重点任务责任分工表

招商热线:400-116-9096
投资指南

漳州(闽南语:Chiang-chiu-chhī)是福建省东南部沿海城市,与台湾隔海相望,东与厦门相邻、南接广东省,是泛珠三角、海峡西岸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 ,是“海上丝绸之路”九大申遗城市之一、... 更多

投资漳州
  • 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

    立即咨询
  • 企业政策

    企业政策

    立即咨询
  • 厂房仓库

    厂房仓库

    立即咨询
  • 写字楼租售

    写字楼租售

    立即咨询
  • 资金扶持

    资金扶持

    立即咨询
  • 人才政策

    人才政策

    立即咨询
  • 进入小程序找园区
    友情链接:

    宁德招商引资招商网    莆田招商引资招商网    三明招商引资招商网    漳州产业扶持政策

    漳州土地出租出售     漳州厂房出租出售     漳州仓库出租出售     漳州写字楼出租出售

    漳州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

    您好,园区招商专员为您解答园区招商政策、工业用地、厂房招商等园区招商信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也可直接拨打400-116-9096,由专业招商人员为您解答!

    稍后再说

    马上咨询

    电话咨询
    400-116-9096

    客服咨询

  • 注册公司政策
  • 土地厂房咨询
  • 资金扶持咨询
  • 其他相关咨询